述論:心靈環保-不肯去觀音菩薩 降
述論:心靈環保-不肯去觀音菩薩 降
不肯去觀音菩薩 降 101年4月21日
詩曰:心智悠然義諦明。靈心自在覺凡情。
環觀內識污濁靜。保庇身心得仙緣。
述論:心靈環保
眾生之心,經常受到生活上種種污濁所襲擾,卻遲遲無法察覺,導致心靈積污成垢,久久難以清潔淨化。修道之原理與平常生活並無兩樣,只是心態上做些轉換,便稱之為:行道。
心靈環保,譬如:同樣是在飲酒,過去的日子裡,尚未能知悉修身之前,總是經常性的酗酒而不能自制,但自從知道修身之後,慢慢的將酗酒習慣調整,到最後不再飲用非藥用酒以及不飲非身體保健之酒品,且每次飲酒都不要超過一百CC,此為保健用量,一旦飲酒超出這個保健用量,縱使是飲用藥酒,亦成為酗酒而非保健。
譬如:平常喜歡情緒用事,自從修身之後,加以控制自己的脾氣毛病,而且行為上有了正確的轉變,持之以恆,必定使心中那顆放逸的心,淨化成標準值內來生活;亦即藉修身使心靈有了淨化空間,日久原本不好的心識就正式轉為正確心靈,既不太過於俗氣,亦不太過脫離世道塵囂,則能勤作菩薩行者。
當眾生內心裡充滿了太多雜亂思惟,有些雜思容易造成眾生的情緒不穩,甚至於令眾生行為異於往常,如未能適時察覺而予以轉化洗滌內心污濁,則容易令自己落入魔障之中,無法自拔。行者透過自我內省,常能察覺到本身近況是否異常,思惟是否有異端;當察覺之後,乃能立即的逐次將心中不好的思緒、將身體不好的行徑,次第修改,導歸正途,心靈必能純淨無污染。雖然想要做到心靈環保不容易,但只要人人肯用心,每天予以淨化,日積月累,乃能將深染著污垢的心淨化,回復清淨心靈,以促進本身效法菩薩道行,亦即學習過程不斷進步,因進步而令身心靈更淨白無瑕,則心靈環保便有了成果也。
修行者,通常以行者之名義,實做凡夫之事,起凡夫之心不能自淨,甚至有可能染污到他人;因此,諸位行者,切莫以為自身掛名在道門,就叫做修道人,真正的修道人必須身心不離道,然而道又在日常生活中,生活上與人常不合、口常出惡語、誑語,實非道中人。是以故,心靈之環保在於清淨身、口、意,修道除此無它也
詩曰:心智悠然義諦明。靈心自在覺凡情。
環觀內識污濁靜。保庇身心得仙緣。
述論:心靈環保
眾生之心,經常受到生活上種種污濁所襲擾,卻遲遲無法察覺,導致心靈積污成垢,久久難以清潔淨化。修道之原理與平常生活並無兩樣,只是心態上做些轉換,便稱之為:行道。
心靈環保,譬如:同樣是在飲酒,過去的日子裡,尚未能知悉修身之前,總是經常性的酗酒而不能自制,但自從知道修身之後,慢慢的將酗酒習慣調整,到最後不再飲用非藥用酒以及不飲非身體保健之酒品,且每次飲酒都不要超過一百CC,此為保健用量,一旦飲酒超出這個保健用量,縱使是飲用藥酒,亦成為酗酒而非保健。
譬如:平常喜歡情緒用事,自從修身之後,加以控制自己的脾氣毛病,而且行為上有了正確的轉變,持之以恆,必定使心中那顆放逸的心,淨化成標準值內來生活;亦即藉修身使心靈有了淨化空間,日久原本不好的心識就正式轉為正確心靈,既不太過於俗氣,亦不太過脫離世道塵囂,則能勤作菩薩行者。
當眾生內心裡充滿了太多雜亂思惟,有些雜思容易造成眾生的情緒不穩,甚至於令眾生行為異於往常,如未能適時察覺而予以轉化洗滌內心污濁,則容易令自己落入魔障之中,無法自拔。行者透過自我內省,常能察覺到本身近況是否異常,思惟是否有異端;當察覺之後,乃能立即的逐次將心中不好的思緒、將身體不好的行徑,次第修改,導歸正途,心靈必能純淨無污染。雖然想要做到心靈環保不容易,但只要人人肯用心,每天予以淨化,日積月累,乃能將深染著污垢的心淨化,回復清淨心靈,以促進本身效法菩薩道行,亦即學習過程不斷進步,因進步而令身心靈更淨白無瑕,則心靈環保便有了成果也。
修行者,通常以行者之名義,實做凡夫之事,起凡夫之心不能自淨,甚至有可能染污到他人;因此,諸位行者,切莫以為自身掛名在道門,就叫做修道人,真正的修道人必須身心不離道,然而道又在日常生活中,生活上與人常不合、口常出惡語、誑語,實非道中人。是以故,心靈之環保在於清淨身、口、意,修道除此無它也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