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道深矣玩辞玩占-徐醒民 《儒学简说》
易道深矣玩辞玩占-徐醒民 《儒学简说》
易道深矣玩辞玩占
(一)
周易一书,广大悉备。其中有精深哲理,有千变万化的景象,可以开人眼界,启人真实智能,历代儒生无不以此为必读的经典。今为引起学者兴趣,谨以下列几点作一简介。
(二)
易纬乾凿度说:“孔子曰,易者易也,变易也,不易也。”一部周易,所含的道理与事情非常广泛,乾凿度说出这三项要义,可为学易者的研究纲领。
三要义中的第一义,乾凿度自为解释说:“易者以言其德也。光明四通,效易立节。虚无感动,清净炤哲。不烦不挠,淡泊不失。”这几句话,据郑康成注解:“效易者,寂然无为之谓也。炤,明也,夫惟虚无,故能感天下之动,惟清净也,帮能炤天下之明。未始有得,夫何失哉。”郑氏的注解是以系辞传为依据,系辞传说:“易无思也,无为也,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。”此即指太极而方言,周易六十四卦以太极为本体,六十四卦包含天地人物等宇宙万有,所以宇宙人生万有的本体即为太极,这是周易的第一要义。
次为变易之义,乾凿度说:“变易也者,其气也。天地不变,不能通气。君臣不变,不能成朝。夫妇不变,不能成家。”天地不变,例如否卦,坤下乾上,地气不上升,天气不下降,阴阳二气不相交者接。天地之气不通,则万物不生。系辞传说:“易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”无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,其生存发展,都须依赖变通,周易就是讲求变通之道的一部书,所以有变易之义。
讲变通,须有不变的准则,否则乱变,必招大祸。所以须讲不易之义。乾凿度说:“不易也者,其位也。天在上,地在下。君南面,臣北面。父坐,子伏。此其不易也。”位就是卦爻之位,卦爻虽然千变万化,但一卦六爻之位不变。由卦爻之位推及天地人伦,必须各得其位,始得变通的作用。
(三)
汉书艺文志说:“易道深矣,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。”韦眧注解,三圣就是伏羲、文王、孔子。三古据孟康注解:“伏羲为上古,文王为中古,孔子为下古。”孔子曾在系辞传里说:“易之兴也,其于中古乎。作易者其有忧患乎。”孔子所说的“中古”“忧患”即指周文王而言。这是孟氏注解三古的依据。汉志所说的“人更三圣”的意义,是在说明一部周易经过三位不同时期的古代圣人创作而成,这是最古最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。三圣之道的伏羲氏,在尚无文字的时代,发明了一阴一阳两画,以此画成八卦,再以八卦重为六十四卦,由是包含天地人物一切事理。但六十四卦,三百八十四爻,都是符号,除了圣人,无人了解其中的妙义。后由周文王在每卦之下系以说明的文辞,以及由周公在每爻之下系以说明的文辞,统名系辞。无论卦下或爻下的系辞,例如乾卦“乾,元享利贞。”乾卦初爻“初九,潜龙勿用。”仍非一般学者所能了解。最后由孔子将卦爻与系辞加以综合研究,著作了上下彖传、上下象传、上下系辞传、乾文言、坤文言、说卦传、序卦传、杂卦传,共十篇,后人称为十翼,于是卦爻中所蕴藏的森罗万象与最深邃的哲理,完全开发出来。十翼虽然是解释卦爻与系辞,其实也是创作。因为孔子未作十翼时,一般人只认周易是卜筮之书,经过十翼诠解之后,周易始得成为学作圣人的经典,所以班固在汉志里赞美:“易道深矣。”
(四)系辞上传说:“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,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。”
这是孔子教人如何学易,即在平时观象玩辞,有事占筮,则观变玩占。观象必须认识卦爻所含的万象。玩辞必须了解系在卦爻之下的文辞。占筮、观变,就是依照筮仪,用揲蓍求卦的方法,求得一卦六爻之后,观察爻的变化,以决断行事的疑问。
观变决疑,要以平时观象玩辞为基础。观象玩辞又以观象为根本。观象必先认识六十四卦及其取象,六十四卦来自八卦。六十四卦每卦六画,八卦每卦三画,六画卦分为上下两体,其实就是两个三画卦体重叠而成,因此,只要认识八卦形体及其取象,就能认识六十四卦形体及其取象,八卦形体不但要认识,而且要熟记,古人为便于记忆,特编一首“八卦取象歌”。
其歌曰:乾三连,坤六断。震仰盂,艮覆钵,离中虚,坎中满。兑上缺,巽下断。这里所说的取象,是指八卦形体之象而言,至若八卦所含的天地人身以及万物的形象,详见说卦传,非常广泛,但在废弃时,记取一主要的象,即能广泛的应用。此即:乾为天,坤为地,震为雷,殿为风,坎为水,离为火,艮为山,兑为泽。熟读这八象,即可认识六十四卦的两体卦象,以及读记六十四卦,如比卦,象曰:“地上有水,比。”依卦象读为“水地比”。大有卦,象曰:火在天上,大有。”读为“火天大有”其余类推。
卦爻所含的象至多且广,如照汉儒各家说易有体例去探索,更感复杂,所以后来招致王辅嗣大力扫象,但是过于琐碎的象可扫,不是过于琐碎的象则不能扫。兹举互体一例,以明观象不能无象。系辞下传说:“若夫杂物撰德,辨是与非,则非其中爻不备”。依汉学家义,此“中爻”就是初上两爻之中的二三四五爻。以二三四爻互为一个三画卦体,又以三四五爻互为一个三画卦体,名为互体。例如水雷屯卦,本为震下坎上两体,今以中间四爻观之,则二至四爻为坤,三至五爻为艮,于一个六画卦,便得震坎坤艮四个三画卦,原来只有雷水二象,现在又发现地山二象。通常讲互体,只讲中间的四爻,但虞翻解释豫卦,所说的互体,又以初爻连至五爻,互为坤坎二卦,而为地水师卦,在其三至上爻的互体中,师体半现。如此所得的卦象尤多,但也更麻烦。从卦爻之内找出种种形象,再以形象对照卦爻之下的系辞,玩味其中的义理,便是玩辞。卦爻所含的形象,包括天文、地理、人类、以及天地间动植矿等万物,随时流动变迁。观象玩辞便是藉卦爻之象与系辞游览六合古今,以至悠悠无尽的未来世纪。这是求知之旅,也是探索美景之旅。
(五)
系辞上传说:“是故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”天地人物万有之象因何而有,这是哲学家们所需思索的问题,周易门十四卦既然包罗万有,自然有其包罗万有的本原之体,此体就是孔子所说的太极。太极是统摄心灵物质而为浑然本有的一真之体,在其“寂然不动”时,是清净虚无的心之本体,在其“感而遂通”时,便是出现两仪四象八卦万有之象。心之本体无生无灭,生两仪,只是自心分别的作用。既有分别,便有阴阳两仪相对的形器世间。一切形器世间来自太极,但未尝离开过太极,喻如水起波浪之形,而波浪之形未离于水。这是周易本体论,由此可窥其心物圆融无碍的道理。
(六)系辞下传说:“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。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。”伏羲氏画卦之前,观察天地,以及天地间人与万物诸象,然后画卦,将他观察所得的真理表达出来。卦爻所表达的有两个重要的观点,一是万象平等观,二是由象入理观。
万象平等的意义,就是孔子在系辞下传所说的:“易之为书也不可远,为道也屡适,变动不居,周流六虚,上下无常,刚柔相易,不可为典要,唯变所适。”一卦六爻,实际是老阴老阳两个变爻在六位上变动不居。六爻之位,因爻而现,故称六虚。老阴老阳周遍流动在六位之虚,或上或下,不会常居于一位,只有不停的变动,所以说是无常。
由象入理,就是了解万象都在卦爻之中,如系辞上传所说的:“二篇之策,万有一千五百二十,当万物之数也。”由揲蓍求卦知此上下二篇六十四卦的策数,共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,以此包含万物,溯其来源,是由阴阳两仪所生,而阴阳两仪则因五人自心分别而起,如果不起分别心,便能融入无生的太极,此即由象入理之义。
学易者,藉卦爻无常之象,而观天地人物无一不是变化无常,物有荣枯,人有生死,无人无物能有例外,此即万象平等观。不学易者,没有这种观念,不以平等心待人,终日与人争名夺利,结果招来种种凶祸,而不自知。学易者有了这种观念以后,深感生死无常是严重的问题,须求解决,而欲解决这个问题,便不能固执无常的万象,以期明见自心本体,这是唯一的正途。
(七)系辞上传说:“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。”下传说:“几者动之微,吉之先见者也。”又:“子曰,颜氏之子,其殆庶几乎。有不善未尝不知,知之未尝复行也。”极深研几是学易用功之道。极深,韩康伯说:“极未形之理,则曰深。”研几的几字,系辞下传解释:“几者动之微。”孔颖达正义说:“几是离无入有,在有无之际,故云动之微也。”简略的说,极深就是深求卦多的义理而至极处,豁然发觉自心本有通体光明的太极。研几就是由观卦爻之几而反观自心初动的一念。当这一念初动之际,即时警觉,使其保持清净光明,不使其变为昏昧。极深的工夫由研几而得,研几就是观心。观心就是观察心念。观心成功,会通太极,即是极深至心之本体。于是念念相续,都是清明,永不变为昏昧,此为知几,既知自己之几,亦知他人之几,即达圣人之境。圣人兴办一切事业,必然造福天下苍生,这就是内圣外王之道。伏羲、文王、周公、孔子,无一而不知几,颜子是孔门中的大贤,尚未成圣,不能知几,但已到了庶几的程度,所以孔子称赞他“有不善未尝不知,知之未尝复行。”不善,是说颜子在动念之后,有时变为昏昧。但一变为昏昧,也上就能觉知,一经觉知,就不使其继续昏昧。研几到了遮几的程度,便能开发自心的光明,然后所见到的万象必有超尘脱俗的境界,既得其真,亦感其美,此即学易的真正乐趣。秦始皇焚书时,李斯把周易当作卜筮之书,未投秦火,这是中华文化不幸中的大幸。自秦以后,有很多俗儒也李斯同一知见。其实周易是教人希圣希贤的经典,学易者学成了圣人,不为自己,但为天下办最有利的事。固为苍生之福,虽未成圣,只要进德修业到了贤人的地位,然后从政,或为明君,或为贤臣,亦能治国平天下。(八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讲于台湾省立台中图书馆教育文化讲座)
(一)
周易一书,广大悉备。其中有精深哲理,有千变万化的景象,可以开人眼界,启人真实智能,历代儒生无不以此为必读的经典。今为引起学者兴趣,谨以下列几点作一简介。
(二)
易纬乾凿度说:“孔子曰,易者易也,变易也,不易也。”一部周易,所含的道理与事情非常广泛,乾凿度说出这三项要义,可为学易者的研究纲领。
三要义中的第一义,乾凿度自为解释说:“易者以言其德也。光明四通,效易立节。虚无感动,清净炤哲。不烦不挠,淡泊不失。”这几句话,据郑康成注解:“效易者,寂然无为之谓也。炤,明也,夫惟虚无,故能感天下之动,惟清净也,帮能炤天下之明。未始有得,夫何失哉。”郑氏的注解是以系辞传为依据,系辞传说:“易无思也,无为也,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。”此即指太极而方言,周易六十四卦以太极为本体,六十四卦包含天地人物等宇宙万有,所以宇宙人生万有的本体即为太极,这是周易的第一要义。
次为变易之义,乾凿度说:“变易也者,其气也。天地不变,不能通气。君臣不变,不能成朝。夫妇不变,不能成家。”天地不变,例如否卦,坤下乾上,地气不上升,天气不下降,阴阳二气不相交者接。天地之气不通,则万物不生。系辞传说:“易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”无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,其生存发展,都须依赖变通,周易就是讲求变通之道的一部书,所以有变易之义。
讲变通,须有不变的准则,否则乱变,必招大祸。所以须讲不易之义。乾凿度说:“不易也者,其位也。天在上,地在下。君南面,臣北面。父坐,子伏。此其不易也。”位就是卦爻之位,卦爻虽然千变万化,但一卦六爻之位不变。由卦爻之位推及天地人伦,必须各得其位,始得变通的作用。
(三)
汉书艺文志说:“易道深矣,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。”韦眧注解,三圣就是伏羲、文王、孔子。三古据孟康注解:“伏羲为上古,文王为中古,孔子为下古。”孔子曾在系辞传里说:“易之兴也,其于中古乎。作易者其有忧患乎。”孔子所说的“中古”“忧患”即指周文王而言。这是孟氏注解三古的依据。汉志所说的“人更三圣”的意义,是在说明一部周易经过三位不同时期的古代圣人创作而成,这是最古最珍贵的中华文化遗产。三圣之道的伏羲氏,在尚无文字的时代,发明了一阴一阳两画,以此画成八卦,再以八卦重为六十四卦,由是包含天地人物一切事理。但六十四卦,三百八十四爻,都是符号,除了圣人,无人了解其中的妙义。后由周文王在每卦之下系以说明的文辞,以及由周公在每爻之下系以说明的文辞,统名系辞。无论卦下或爻下的系辞,例如乾卦“乾,元享利贞。”乾卦初爻“初九,潜龙勿用。”仍非一般学者所能了解。最后由孔子将卦爻与系辞加以综合研究,著作了上下彖传、上下象传、上下系辞传、乾文言、坤文言、说卦传、序卦传、杂卦传,共十篇,后人称为十翼,于是卦爻中所蕴藏的森罗万象与最深邃的哲理,完全开发出来。十翼虽然是解释卦爻与系辞,其实也是创作。因为孔子未作十翼时,一般人只认周易是卜筮之书,经过十翼诠解之后,周易始得成为学作圣人的经典,所以班固在汉志里赞美:“易道深矣。”
(四)系辞上传说:“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,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。”
这是孔子教人如何学易,即在平时观象玩辞,有事占筮,则观变玩占。观象必须认识卦爻所含的万象。玩辞必须了解系在卦爻之下的文辞。占筮、观变,就是依照筮仪,用揲蓍求卦的方法,求得一卦六爻之后,观察爻的变化,以决断行事的疑问。
观变决疑,要以平时观象玩辞为基础。观象玩辞又以观象为根本。观象必先认识六十四卦及其取象,六十四卦来自八卦。六十四卦每卦六画,八卦每卦三画,六画卦分为上下两体,其实就是两个三画卦体重叠而成,因此,只要认识八卦形体及其取象,就能认识六十四卦形体及其取象,八卦形体不但要认识,而且要熟记,古人为便于记忆,特编一首“八卦取象歌”。
其歌曰:乾三连,坤六断。震仰盂,艮覆钵,离中虚,坎中满。兑上缺,巽下断。这里所说的取象,是指八卦形体之象而言,至若八卦所含的天地人身以及万物的形象,详见说卦传,非常广泛,但在废弃时,记取一主要的象,即能广泛的应用。此即:乾为天,坤为地,震为雷,殿为风,坎为水,离为火,艮为山,兑为泽。熟读这八象,即可认识六十四卦的两体卦象,以及读记六十四卦,如比卦,象曰:“地上有水,比。”依卦象读为“水地比”。大有卦,象曰:火在天上,大有。”读为“火天大有”其余类推。
卦爻所含的象至多且广,如照汉儒各家说易有体例去探索,更感复杂,所以后来招致王辅嗣大力扫象,但是过于琐碎的象可扫,不是过于琐碎的象则不能扫。兹举互体一例,以明观象不能无象。系辞下传说:“若夫杂物撰德,辨是与非,则非其中爻不备”。依汉学家义,此“中爻”就是初上两爻之中的二三四五爻。以二三四爻互为一个三画卦体,又以三四五爻互为一个三画卦体,名为互体。例如水雷屯卦,本为震下坎上两体,今以中间四爻观之,则二至四爻为坤,三至五爻为艮,于一个六画卦,便得震坎坤艮四个三画卦,原来只有雷水二象,现在又发现地山二象。通常讲互体,只讲中间的四爻,但虞翻解释豫卦,所说的互体,又以初爻连至五爻,互为坤坎二卦,而为地水师卦,在其三至上爻的互体中,师体半现。如此所得的卦象尤多,但也更麻烦。从卦爻之内找出种种形象,再以形象对照卦爻之下的系辞,玩味其中的义理,便是玩辞。卦爻所含的形象,包括天文、地理、人类、以及天地间动植矿等万物,随时流动变迁。观象玩辞便是藉卦爻之象与系辞游览六合古今,以至悠悠无尽的未来世纪。这是求知之旅,也是探索美景之旅。
(五)
系辞上传说:“是故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”天地人物万有之象因何而有,这是哲学家们所需思索的问题,周易门十四卦既然包罗万有,自然有其包罗万有的本原之体,此体就是孔子所说的太极。太极是统摄心灵物质而为浑然本有的一真之体,在其“寂然不动”时,是清净虚无的心之本体,在其“感而遂通”时,便是出现两仪四象八卦万有之象。心之本体无生无灭,生两仪,只是自心分别的作用。既有分别,便有阴阳两仪相对的形器世间。一切形器世间来自太极,但未尝离开过太极,喻如水起波浪之形,而波浪之形未离于水。这是周易本体论,由此可窥其心物圆融无碍的道理。
(六)系辞下传说:“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。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。”伏羲氏画卦之前,观察天地,以及天地间人与万物诸象,然后画卦,将他观察所得的真理表达出来。卦爻所表达的有两个重要的观点,一是万象平等观,二是由象入理观。
万象平等的意义,就是孔子在系辞下传所说的:“易之为书也不可远,为道也屡适,变动不居,周流六虚,上下无常,刚柔相易,不可为典要,唯变所适。”一卦六爻,实际是老阴老阳两个变爻在六位上变动不居。六爻之位,因爻而现,故称六虚。老阴老阳周遍流动在六位之虚,或上或下,不会常居于一位,只有不停的变动,所以说是无常。
由象入理,就是了解万象都在卦爻之中,如系辞上传所说的:“二篇之策,万有一千五百二十,当万物之数也。”由揲蓍求卦知此上下二篇六十四卦的策数,共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,以此包含万物,溯其来源,是由阴阳两仪所生,而阴阳两仪则因五人自心分别而起,如果不起分别心,便能融入无生的太极,此即由象入理之义。
学易者,藉卦爻无常之象,而观天地人物无一不是变化无常,物有荣枯,人有生死,无人无物能有例外,此即万象平等观。不学易者,没有这种观念,不以平等心待人,终日与人争名夺利,结果招来种种凶祸,而不自知。学易者有了这种观念以后,深感生死无常是严重的问题,须求解决,而欲解决这个问题,便不能固执无常的万象,以期明见自心本体,这是唯一的正途。
(七)系辞上传说:“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。”下传说:“几者动之微,吉之先见者也。”又:“子曰,颜氏之子,其殆庶几乎。有不善未尝不知,知之未尝复行也。”极深研几是学易用功之道。极深,韩康伯说:“极未形之理,则曰深。”研几的几字,系辞下传解释:“几者动之微。”孔颖达正义说:“几是离无入有,在有无之际,故云动之微也。”简略的说,极深就是深求卦多的义理而至极处,豁然发觉自心本有通体光明的太极。研几就是由观卦爻之几而反观自心初动的一念。当这一念初动之际,即时警觉,使其保持清净光明,不使其变为昏昧。极深的工夫由研几而得,研几就是观心。观心就是观察心念。观心成功,会通太极,即是极深至心之本体。于是念念相续,都是清明,永不变为昏昧,此为知几,既知自己之几,亦知他人之几,即达圣人之境。圣人兴办一切事业,必然造福天下苍生,这就是内圣外王之道。伏羲、文王、周公、孔子,无一而不知几,颜子是孔门中的大贤,尚未成圣,不能知几,但已到了庶几的程度,所以孔子称赞他“有不善未尝不知,知之未尝复行。”不善,是说颜子在动念之后,有时变为昏昧。但一变为昏昧,也上就能觉知,一经觉知,就不使其继续昏昧。研几到了遮几的程度,便能开发自心的光明,然后所见到的万象必有超尘脱俗的境界,既得其真,亦感其美,此即学易的真正乐趣。秦始皇焚书时,李斯把周易当作卜筮之书,未投秦火,这是中华文化不幸中的大幸。自秦以后,有很多俗儒也李斯同一知见。其实周易是教人希圣希贤的经典,学易者学成了圣人,不为自己,但为天下办最有利的事。固为苍生之福,虽未成圣,只要进德修业到了贤人的地位,然后从政,或为明君,或为贤臣,亦能治国平天下。(八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讲于台湾省立台中图书馆教育文化讲座)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