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禅密论坛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建设新农村的前后左右、乡村建设之路

向下

建设新农村的前后左右、乡村建设之路 Empty 建设新农村的前后左右、乡村建设之路

帖子 由 Admin 周三 十月 21, 2015 2:05 am

建设新农村的前后左右、乡村建设之路

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

  今天我从世界各国的普遍经验看看我们国家农业问题,农村和农民问题。我们知道所有的国家在300年以前都是农业国,没有工业化。现在,先进的国家已经变成工业国,我们国家正在转变,世界上还有很多非常落后的农业国。所以,先进和后进区别就在这,先走一步就变成工业国了,老百姓越来越变富。道理很清楚,因为土地产出很有限,相对工业产出,服务业产出,农业产出是最低的,如果大部分人口都在靠着土地生活,国家是富不起来的,我们现在还有60%多的农民,这部分人如果变不了工人或者其他产业的人员,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。所以从历史潮流看,我们面临农业问题和三农问题是历史的转变过程,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。

  为什么会在200-300年以前发生了这样一个变化,如果注意一下人类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几千年以来的变化,可以看到: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、在1800年前后,人类发展产生了几条不同的道路,慢慢人口、寿命、财富生产有了一个本质变化,好几本书上都有这样的曲线,如麦迪森的《世界经济千年史》和世界银行2005年的《世界发展报告》,一看曲线就很清楚,过去几千年基本上是水平线,人口没多少增加,寿命没多少延长,但是到1800年以后,这几个指标突然之间上升了。在这之前粮食生产赶不上人口增加,到了十九世纪这情况慢慢地有了变化,农业的产出越来越高,到今天农业产出已经不是个问题了,粮食已经不是问题了,这个变化在过去200-300年里面一步一步完成的,可惜现在很多人有老观点,老叫中国有粮食危机。我觉得这个口号非常有害,完全不顾事实,当然喊这个口号有他的道理,不是学术的道理,而是利益的道理,喜欢叫粮食危机的人都是主管粮食的人,粮食有了危机他们的地位就显得重要了。粮食生产全世界是供过于求。现在还有人挨饿,但不是粮食生产不出来,而是有没有钱买,只要有钱,买粮食还是相当便宜的。为什么挨饿?确实有少数人没有钱,更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市场,没有粮食市场,有钱也白搭;三年灾患饿死好多人,死的时候口袋里有钱买不到粮食,北朝鲜也是这样,否定粮食市场就要遭灾了,不光是粮食,任何一样东西只要有市场就没问题,我们经常担忧石油安全,请放心只要石油市场在,石油供应永远是安全的,价格高是应该的,东西少价格就高,东西少价格低岂不是更糟糕?

  在200-300年以前开始出现了转折,这个转折特点我刚才讲了,农业粮食不再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因素,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转折?有很多书,也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这个问题的解释,说是由于技术的发展,我觉得这个解释很肤浅,从表面上看是对的。但是为什么几千年以来技术没发展,到了十九世纪发展起来了?应该说由于交换的发展。交换不但促进了科技的进步,而且交换本身刺激了粮食的产出,降低了粮食的生产成本。我们应该知道交换就是改善资源配置,全世界各个地方生产粮食的成本是不同的,有了世界贸易就可以在低成本的地方多生产粮食,成本高的地方少生产甚至不要生产,粮食价格就下来了,而且生产粮食的条件,气侯、土壤等等都不一样,在适合的地方多生产就使得粮食增产有可能,这中间交换起了主要作用。而且科学技术发展也是依靠交换的,没有交换科学技术是不会发展的,是发展不起来的。人类几千年科学技术没大的发展,而到了18、19世纪以后,科学技术明显发展,原因还是18、19世纪开始慢慢有了市场制度,把这个制度建立起来了。这一点,对于认识我们今天三农问题非常非常重要,这说明中国的三农问题跟全世界所有国家工业化过程一样,都有这样一个过程,我们不过晚了一点。

  我们看一下先进的国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,怎么让大多数农民变成了非农民,我不是历史学家,所以这方面的知识不够,但是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有兴趣,今天秦晖教授在这,我非常希望听到他的介绍,人家怎么走过这个过程,我们这个过程跟他们比有什么不同?根据我有限的知识,像英国有一个很好的条件向外移民,大家知道英国成千上万的人来到了美国、印度、澳大利亚等好多地方。这是一个农民过剩的解决办法,欧洲也是这样,欧洲很多国家西班牙,葡萄牙,荷兰,德国等都向外国移民,大家知道美国人很多都是德国人、意大利人,从欧洲过去的。这一条路今天还是有一点,中国人不断向外走,每年有上百万人向外走,但是对于13亿人口,有8亿农民的国家帮助很小,这条路起的作用很有限。人家除了移民,工业化过程更多是农业的破产不得不到城里打工,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。中国的情况比他们好的多,我们现在农民进城,农业破产不是很常见,是一个脱贫过程,能赚更多的钱,当然还是很可怜的,不过比务农的时候大概至少增加一倍以上的收入。不能说高高兴兴,至少比原来状况有所改善才进城,不然为什么进城,相比之下中国比那些国家幸运,幸运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有比较快的城市化发展,现在是一个个大城市,比全世界哪个现代化城市都不次,漂亮得很,城市里就业的机会增加非常快,这使得农民有了非农收入,对解决三农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。
  而且看起来未来几十年解决农村人口就业我们还是靠这一条路。但是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个方面,就是农民进城,虽然经济上有较大收获,但是社会成本很高的,首先就是两地牵挂,父母子女、夫妻之间不在一个地方,在城里面得到的待遇,有各种成文不成文的歧视,他们的心理上受到各种压抑,来到一个陌生地方,讲话人家也听不懂,要是到广东去人家讲话也听不懂,心理的压力很大。在城市里面跟人一比觉得低人一等,也不断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,这都是成本,这是钱表述不出来的,这是很大社会成本。将来要发展农民进城,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,现在我越来越感觉到,发展小城镇对中国来讲是比较可取的道路。我跟很多经济学家讨论,大多数不赞成,认为还是要靠大城市,大城市的就业机会,信息沟通,赚的钱都更容易。但是我又看到无形的社会成本,感情上、精神上的压抑。如果能在就近小城镇找到工作,哪怕少挣一点也愿意,周末就可以回家,讲话都可以听懂,吃的东西都差不多,对他来讲虽然经济收益少一些,但是整个人加上社会成本来看,不见得就不合算。

  因此我们怎么能够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,把附近小城镇发展起来,这是执政的人应该想的一个问题,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农村要有足够的资金,干什么都要有钱,没有钱是一句空话。怎么把农村的储蓄留在农村用,甚至于把城里储蓄也调到农村用,现在城里储蓄买房子,哪怕不住也要买房子,不买股票,也不买保险,看不见摸不着谁知道真的假的,房子是真的。如果把城里钱投到农村去,刚才讲江西的林地可以买卖,如果把城市的老百姓储蓄买林地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。你买的房子每天都在损失、折旧。而拿钱买农村的林地,在太阳雨露之下每天都在长木材,都在增值。这有多好。如果这样这就是了不起的跳跃,可以有几百亿几千亿钱到农村去了,农村马上富起来了,该搞的建设马上就可以搞起来了,我们要想各种办法把钱弄到农村去,城里老百姓储蓄不要买房到农村投资去,这可以大大加速小城镇的建设,还可以避免房地产泡沫。

  我一直希望小城镇有一个面貌的改变。的确,中国已经换了一个中国,但就是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。农村还是老样子,这二、三十年没什么变化,当然也盖了一些房,有了一些变化,但是称不上现代化,没有上下水道,没有室内厕所,上因特网也很难,像这样一个农村怎么也算不上现代化。我跟农村有一些联系和观察,发展小城镇,根据我的经验,小城镇这两年开始发展,原因就是农村的人口流动之后,他们的思路开拓了,做个小买卖,开个饭馆,理发店,小城镇在那起来了,不一定要有大项目,小项目就可以,小项目就能赚钱,过了十年、二十年就可以盖新房,再过50年高楼就起来了,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,可能要有一个过程。

  我觉得政府政策里有一些误区,那就是保护耕地,这是一个非常片面的口号,可是现在不断反复地叫,因为我们不存在粮食问题,全世界粮食卖不完、吃不完,中国不够可以向世界买,何况中国还出口粮食,中国是土地稀缺的国家还出口,非常不合理。有人怕进口粮食不安全.为什么日本就不怕呢?日本粮食60%靠进口,我们最多6、7%粮食靠进口,前几年一直出口,出口上千万吨。所谓保护耕地就是认为一块地必须拿来种粮食和庄稼,否则就没保护。一块土地用来干什么看周围的条件,看土地本身,没有理由永远种地最好。这是什么理由?!这简直荒谬的事。我对这一条政策已经写了十多篇文章了,十年以前就开始写,我给国土资源部的杂志,中国土地投稿,我说不要害怕耕地的减少,他就退回来了不让登。我觉得这是一个最有害的口号,而且很多官员用这一条受贿,一块土地干什么用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,是一个经济问题,我们把这变得不正常了。

  另外就是就是对粮食有关的各种政策,种粮食要补贴,我觉得农民需要补贴,但不是补贴在种粮食上,农民要不要帮助?要帮助,但不是对种粮食的帮助,而是帮助他们的培训,获得就业的信息,上岗后的权益保护等。我们应该减少粮食的生产,多进口,这是重要的道路。可是我们现在执行的政策就是多种粮食多给你钱。发达国家过去的农业面临着我们同样的问题,就是农民收入低,因此国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,包括对农民的补贴,这补贴政策有100多年的历史,现在变成根深蒂固东西拿不掉的,发达国家干嘛要补偿农民,现在我懂得一个道理,过去给农民补助,现在已经不是弱势群体还要继续补助。最近多哈回合的谈判失败,原因就是对农业的补助达不成协议。我们应该要补助农民,应该在教育、医疗、信息的沟通方面,让他们懂得什么能赚钱,干什么活,学什么技术,这需要补贴,而不是补贴他们继续只种粮食。
  我就讲这些,讲得不对大家批评,谢谢大家!(编辑:陆思同)

本文为2006年演讲
Admin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1675
注册日期 : 13-03-11
年龄 : 51
地点 : 广州

http://xiaomitan.365d365d.com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