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戒必须不断的练习
守戒必须不断的练习
守戒必须不断的练习
《莲慈信箱》
‧释莲慈金刚上师‧
今天跟大家聊聊「守戒」。佛教有很多的戒律,如出家人的五百条戒、菩萨戒、事师法五十诵、密教十四大戒,或者五戒、十戒,这些戒律均只是让修行人有一个准则去遵守。但是有时候真正应该要守戒律时,反而会忘记。譬如,我们在说话当中,往往会忘了到底要守什么戒,尤其讲得很投入忘我时,就容易犯戒了;讲得越久,犯戒的机率越大。在日常行为上也是很容易犯戒的;而关于意念上的,则是比较深的戒。
所以修行人真正要守戒,是要不断练习、不断注意的,要不然怎么做都不能守戒守得圆满。事实上,当我们觉得守戒守得很好的时候,其实很可能已经犯了很多戒,而自己却不自知。寒山大师曾说:「无瞋就是戒」。我觉得这个守戒标准太好了。对一个大成就者来说,很简单的,瞋念就是犯戒了。但是一般的修行人平常一生气,一念无明上来,有时还觉得气得很有道理,还越讲越大声。但是无论如何,有瞋念就是犯戒。
修行人的戒条有很多,因此只要我们「贪、瞋、痴」三毒的念头一出来,就犯戒了,如何守戒呢?修行人谨记不要太过贪、瞋、痴,这是练习守戒,也是最基本、最笼统应该要遵守的戒。
我自己本身也有守一些清净的戒律,是与平常人不太一样的。譬如很多人都来向金母问事,我若自己去问事,当然就更方便了。但是上师从出道到现在,根本就不为自己的事向金母问事,我只代人家问事,自己不多求的,这也是不贪,在守一些清净的戒律。
一个修行人修行有证悟,就能真正的守戒;一个真正懂佛法的人,自然会舍弃很多世俗的东西。唯有不断精进地守戒,使戒体清净光明,最终达到成就者,一言一行都是自然而然地合于戒律而无挂碍,这也是守戒的上妙境界。
《莲慈信箱》
‧释莲慈金刚上师‧
今天跟大家聊聊「守戒」。佛教有很多的戒律,如出家人的五百条戒、菩萨戒、事师法五十诵、密教十四大戒,或者五戒、十戒,这些戒律均只是让修行人有一个准则去遵守。但是有时候真正应该要守戒律时,反而会忘记。譬如,我们在说话当中,往往会忘了到底要守什么戒,尤其讲得很投入忘我时,就容易犯戒了;讲得越久,犯戒的机率越大。在日常行为上也是很容易犯戒的;而关于意念上的,则是比较深的戒。
所以修行人真正要守戒,是要不断练习、不断注意的,要不然怎么做都不能守戒守得圆满。事实上,当我们觉得守戒守得很好的时候,其实很可能已经犯了很多戒,而自己却不自知。寒山大师曾说:「无瞋就是戒」。我觉得这个守戒标准太好了。对一个大成就者来说,很简单的,瞋念就是犯戒了。但是一般的修行人平常一生气,一念无明上来,有时还觉得气得很有道理,还越讲越大声。但是无论如何,有瞋念就是犯戒。
修行人的戒条有很多,因此只要我们「贪、瞋、痴」三毒的念头一出来,就犯戒了,如何守戒呢?修行人谨记不要太过贪、瞋、痴,这是练习守戒,也是最基本、最笼统应该要遵守的戒。
我自己本身也有守一些清净的戒律,是与平常人不太一样的。譬如很多人都来向金母问事,我若自己去问事,当然就更方便了。但是上师从出道到现在,根本就不为自己的事向金母问事,我只代人家问事,自己不多求的,这也是不贪,在守一些清净的戒律。
一个修行人修行有证悟,就能真正的守戒;一个真正懂佛法的人,自然会舍弃很多世俗的东西。唯有不断精进地守戒,使戒体清净光明,最终达到成就者,一言一行都是自然而然地合于戒律而无挂碍,这也是守戒的上妙境界。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